
厘竹又称为茶杆竹或东京竹, 一般株高10多米,径粗2~5厘米,大的可达8厘米。茶杆竹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气候适应性较强,在零下低温也能生长,但更适应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则较高,必须土层深厚、松软,含有机质矿物丰富的酸性沙壤土,海拨高度150~700。
怀集县,特别是坳仔镇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等的因素非常适合茶杆竹的生长,因而其出产的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誉;沙擦干后呈浅黄色。
茶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种花,种树,园艺,还可以制作台、椅、书架、屏风、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篮、竹画、竹帘、花盘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人以坳仔茶杆竹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杆,曾风摩一时乃至国际滑雪比赛也规定使用中国坳仔茶杆竹制作的滑雪杆。
“竹中之王”曾做飞机零件。据说,美国曾经将厘竹塑化后做飞机油箱的零部件。
因而,厘竹是竹家族中品质最优良的特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竹品牌,人们也因之称其为“竹中之王”。
厘竹制品在世界市场虽早已名声大噪,但在当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却是一个隐性埋名的“侠客”。最初的厘竹市场基本受外地商人钳制:首先是香港、广州等地竹商在厘江沿岸开办竹庄,直接原地收购“沙白竹”专卖给日本商人。日本商人则以“东京竹”为名重新包装,然后转道东京湾转销欧美市场。因此,欧美地区一直称为“东京竹”或“竹王”,其真正身份一直鲜为人闻。直至20世纪初,美国农业部为了彻底弄清这神秘竹子的来历,下令各驻外机构开展地毡式搜查。后来发现其原产地在中国,又马上通知时在岭南大学任教的植物学教授莫古里Moglure尽快提供实地调查报告。于是1925年秋天,莫古里与岭南大学冯清教授一起,到坳仔大同村住了十多天,详细考察厘竹种植、生长和加工情况。在后来出版的《世界竹子研究》一书,莫古里在书中对厘竹赞叹不绝,说厘竹是“世界上再无其它竹子能与它竞争的竹子”、“世界上最美丽的竹子”、“世界竹子之王”。
至此,厘竹正式得以认祖归宗了,从此,怀集“坳仔”厘竹畅销海外。